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丁永勋:大学第三改名 迟来的理性“回归”

   日期:2025-02-12     来源:www.ycqdly.com    浏览:750    
文章简介:大学“大跃进”式的更名运动,目前看来,多数是一种幼稚的盲动。不但未能达成办学水平的升级,还扔掉了长期积累的专业优势和知名度。

  大学“大跃进”式的更名运动,目前看来,多数是一种幼稚的盲动。不但未能达成办学水平的升级,还扔掉了长期积累的专业优势和知名度。一些不成功的改名,已经成了经典笑话

  近日,国家教育部致函湖北人民政府,批准武汉科技学院自今年3月19日起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据了解,这是国内现在唯一一所以“纺织”命名的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创建于1958年,原名武汉纺织工学院,是原中国纺织工业部直属的八所普通本科院校之一。1999年改名为武汉科技学院,这次重拾“纺织”本名,已经是二度更名。

  校名改来改去,当然每一次都有冠冕堂皇的原因:整理资源,提高水平,突出特点,反正总有些说。频繁改名,看着有点折腾,但这次的“折腾”却被学校内外常见看好。重点并不在“学院”升级为“大学”,而是重拾纺织老本行,找回我们的特点。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大学兴起一股改名潮。一批历史悠久的专业院校纷纷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特别是纺织、农林等有的“土气”的大学,更迫不及待抛弃本名,一时间冒出不少孪生兄弟式的“理工”“科技”“工商”大学来。八所纺织类本科院校,也无一可以免俗。包含“国字号”的中国纺织大学,也改为莫名其妙的东华大学,所以目前武汉纺织大学才抢了个“唯一”。

  大学改名,只不过个表面工程,一般改名的学校,一是为了升级,二是为了扩张。升级扩张之后,学校的“级别”提升了,处级的升副厅,副厅的转正;学校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扩招了,占有些资源也相应增多,看着既有面子又有便宜,当然学校和地方政府都乐此不疲。

  这种“大跃进”式的更名运动,目前看来,多数是一种幼稚的盲动。不但未能达成办学水平的升级,还扔掉了长期积累的专业优势和知名度。一些不成功的改名,已经成了经典笑话。

  说到底,大学的改名扩张,也是高校过度行政化下的蛋。主事者的面子和政绩都有了,教育规律却被抛在一边,最后买单的,还是海量学生和父母。专业高校和职业院校,纷纷向综合性大学迈进,不管有没条件,都去开一些热点专业,加剧了学生就业困难;社会急切需要的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即便薪资待遇提到非常高,不少高校却并不培养;一些需要专门人才的企业,甚至不了解去什么地方招聘。

  因此,一些改名的大学陆续“回归”本色,是再三考虑后的主动而为,也会是基于现实的需要。除此之外,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不久前表示,伴随人口结构的变化、高考考试报名人数降低,将来十年部分高校将面临破产。“破产”危机最紧迫的,可能就是那些缺少特点又盲目求大的大学。

  教育先进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大学也应该是分层的,有综合型、研究型大学,也要有专业型、应用型大学。大学本无高低之分,只有办得好坏之说。专注一个范围,办出特点,小学校也能办出“世界一流”来。法国的巴黎高等矿业学院、俄罗斯的莫斯科国立纺织大学,名字虽然“土气”,但并不影响人家成为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

  因此,在历程一场集体盲动之后,一些高校改回本名,应该看作遭到市场和教育规律的教训后的一种理性“回归”,只不过这种回归稍晚了些。不过,只须办学理念与校名同步回归,所有都来得及。这对高校、对学生,都要是一个利好。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