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友问我,美国是不是有专门训练EQ的机构。我的回答是:有!但那不是一个专门强化EQ的学校,而是几乎美国的学校都把情商教育融入天天的教学和校园日常去了。而更应引起注意的是比学校更大的情商教育基地家庭。美国心理协会终生收获奖获得者丹尼尔戈尔曼在其所着的《EQ》一书中了解地指出:家庭是培养EQ的第一所学校,有高EQ的爸爸妈妈,才有高EQ的孩子。
爸爸妈妈是孩子EQ基因的慢养者
EQ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智商。简单来讲,EQ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与管理别人情绪的能力指数。它不同于IQ受爸爸妈妈遗传基因的影响,EQ的高低主要还是靠后天的培养。丹尼尔戈尔曼发现每一个人对情绪的认知和处置情感的能力大多数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假如母亲生气时会乱摔东西,那孩子看样学样,也会用极端的方法发泄不满;假如母亲独立孤僻,不愿与人合作,那孩子以后大概也会与世隔绝。
虽然EQ不受爸爸妈妈DNA影响,但爸爸妈妈自己的情绪控制是孩子EQ雏形最直接的导火索。而朝夕相处的行为引导,又是孩子奠定自己EQ最主要的指征。
四步慢养法植入孩子EQ的种子
研究指出,EQ最早在0岁时就开始出现,进而在整个童年期渐渐形成,然后打造起大家已有些情商观念。孩子脑部的进步在0-5岁时是一生最迅速的,特别在情感能力的学习方面。
1.打造安全信赖感
0-l岁,此阶段爸爸妈妈应常常与孩子一块做各种游戏,教孩子说简单的话,尽可能满足孩子急于探索世界的需要。此时,爸爸妈妈除去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孩子以外,更需要在心理上、精神上安抚和关爱孩子,让他在懵懂中打造起对这个世界刚开始的信赖感和安全感,为建树平衡的个性打下好的基础。
2.强化并固定好情绪
2岁开始出现生活的第一个反抗期。开始分辨你的东西和我的东西,并拒绝和其他人推荐我们的东西。容易开心,易怒。他开始会细分情绪,如高兴时会大笑,而看见了母亲会微笑。在此阶段里,爸爸妈妈应帮助孩子强化和固定好情绪,疏导不好的情绪。
3.提供感受丰富情感的机会
3岁已经掌握用哭以外的方法来表达他的需要,他会使用行动和语言来表达他内心的感受和兴趣喜好。比如,孩子尖声大叫,说明他非常不开心;而有打人举动,则是心情已经非常恶劣了。看见父母吵架,他们会在旁边哭;见妈妈情绪不好,也会安慰母亲说母亲,笑笑。此时,爸爸妈妈非常重要的是要为孩子提供感受各种情感的机会,还要擅长把孩子丰富且敏锐的情感引向好的方向,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其健康进步。
4.打造开心的人际互动
4-5岁的孩子有了社会性的进步: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假如爸爸妈妈对孩子不够关爱,会导致孩子的情感饥饿;假如孩子害怕老师,或许会对未来的上学产生情绪障碍;假如处置不好与别的小朋友之间的关系,那样孩子可能培养孤僻的性格特点。所以,爸爸妈妈不但应该注意与孩子间的亲子感情,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在婴幼儿园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现。文/黄静洁